入選理由:他在新一代多址接入(NGMA)及全向可重構超表面(STARS)技術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為提升未來網絡通信性能、設備終端接入能力、通信網絡低成本運營實施、多維網絡功能一體化奠定了理論基礎,助力加速實現“建設無縫覆蓋和綠色可持續 6G 無線網絡”這一戰略愿景。
數據顯示,2023 年底全球無線設備數量將達到 293億,并將在未來十年內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。超高的用戶數量和密度以及豐富多樣的業務功能給 6G 無線網絡建設帶來了新一輪的嚴峻挑戰。目前的通信技術在頻譜效率、覆蓋范圍等方面依舊存在不足,導致無線資源難以充分利用,同時還面臨著用戶容量有限,部署實施成本高昂等問題。
為此,劉元瑋博士提出的基于非正交多址(NOMA)的新一代多址接入技術和全向可重構超表面技術,以滿足 6G 無線通信中的海量連接、多維網絡功能高效協同和低成本部署等方面的需求。
他提出的新一代多址接入技術突破了傳統接入技術的“正交”壁壘,可顯著提高無線資源的利用率,靈活智能地承載“人-機-物”等海量無線終端和有序協同“通-感-算”多維網絡功能。
他提出的全向可重構超表面將反射和透射功能融于一體,為現有網絡賦能 360 度覆蓋的智能電磁傳播環境,在不提升部署成本和信息傳輸功率的基礎上,可有效提升網絡覆蓋范圍和通信傳輸質量,是實現綠色可持續 6G 的關鍵技術之一。
憑借在無線通信領域中的突出貢獻,劉元瑋博士被列為 “科睿唯安”全球高被引科學家, 擔任 IEEE 通信學會和車載技術學會的杰出講師,獲得了 IEEE 通信學會歐洲、中東和非洲地區杰出青年學者獎,IEEE 通信信號處理與計算技術委員會早期成就獎,IEEE 通信理論技術委員會早期成就獎等多個榮譽獎項。
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
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自 1999 年起每年都會從世界范圍內的新興科技和創新應用中對 35 歲以下、且對未來科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創新領軍人物進行遴選,最終形成一份全球創新青年英雄榜——“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”(Innovators Under 35,簡稱 TR35),涵蓋但不限于生物技術、能源材料、人工智能、信息技術、智能制造等新興技術領域。
隨著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,加之入選名單里中國人的身影不斷增加,2017年,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TR35 評選首次落地中國,專注于挖掘新興科技創新領域的中國青年力量。六年來,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入選,他們的砥礪前行和辛勤耕耘值得被記錄下來,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成果值得被中國,乃至全世界所關注。